安全教育

安全教育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安全教育 >> 正文

“李鬼”辅导员数天骗新生五千元

2014年08月29日 15:35  点击:[]

转载《人民公安部》2014年8月27日第7138期安防讲堂
“李鬼”辅导员数天骗新生五千元
     宣讲人:本报记者 许政
     案件回放 ▶▶▶
    去年9月1日,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某高校的计算机系大一新生张某入学报到后,正在寝室收拾物品。一名青年男子敲门进来。“我是你们的辅导员……”该男子自称是学校计算机系辅导员王老师,特意来看看新同学在学习、生活方面有什么难处,对系里有哪些希望和要求。
    张某与王老师聊了一会儿,同宿舍的林某和赵某也先后进屋,三人一起与王老师热聊起来。王老师热情地介绍起学校的发展历史、教学特色和毕业生就业等情况。最后,王老师掏出一沓卡片,称这是上微机课时要用的卡,里面有充值余额。张某毫不怀疑地买了,林某与赵某也各买了200元的“微机卡”。可当天下午,张某的宿舍里又来了一名刘姓辅导员。一个班居然有两个辅导员?张某等人疑惑不已,并告诉了刘老师。刘老师听完张某等人诉说,当即表示,系里的计算机课根本就不需要使用什么微机卡,看来遇到骗子了。后经调查发现,数天内该栋寝室楼内有不少学生被骗,大多被骗200元至400元,被骗总额近5000元。
     案件分析 ▶▶▶
    在案件侦破过程中,办案民警发现,南京另一所高校的新生李某也在入校第一天遇到了“李鬼”辅导员,并被骗600多元现金。将该两起案件串并后,办案民警很快将犯罪嫌疑人周某锁定并抓获。原来,周某曾经先后在这两所高校成人教育学院就读,毕业后收入一直不佳,便想出了通过假冒辅导员王老师骗取新生钱财的法子。
     民警支招 ▶▶▶
    南京市公安局雨花台分局指挥室教导员李志刚:
大一新生,特别是赴外地上学的新生,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不安定感。这时候,如果有人主动关怀,很容易取得他们的信任。嫌疑人利用新生对学校情况不熟悉,冒充大学辅导员等角色,对受害人嘘寒问暖,拉近双方距离。接着,便以销售上网卡、校园手机卡、饭卡充值、代为收缴学杂费、帮助办理助学贷款等名义实施诈骗。
对此,一是要提高防范意识。大学新生和家长在来校前,可借助互联网等手段了解针对大学生的各类诈骗,只要有所准备一般不易上当。新生如果遇到学校辅导员来电或见到辅导员本人,应向学校核实,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,不要发生经济往来。
    二是学校严把入门关。学校在寄发录取通知书时,可将新生入学可能遇到的各种骗术以安全提示的形式一并寄出,注明学生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姓名、联系方式。在报到时,学校应在报到处明显位置做出相关提示,防止学生上当受骗。同时,加强宿舍登记管理,让身份不明的人无法进入学生宿舍。
三是加强监控等技防建设。案件中,警方之所以能快速破获案件并将周某抓获,学校的监控技防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。通过技防建设,有利于公安机关第一时间锁定明确嫌疑人,从而大大节约案件的侦破时间。

关闭

Copyright ©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保卫处 版权所有地址: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米山路 30 号
邮政编码:255300 联系电话:0533-68115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