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全教育

安全教育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安全教育 >> 正文

“起飞雏鸟”须防范骗人招数

2014年08月29日 15:33  点击:[]

转载《人民公安部》2014年8月27日第7138期安防讲堂
“起飞雏鸟”须防范骗人招数
■骗子用所谓“正能量”编织圈套
■通过假冒辅导员骗取新生的钱财
■博取同情信任,提出借钱等请求
大巴车上的魔术表演骗光他的学费
宣讲人:本报记者 白少侠
通讯员   孙 力
     案件回放 ▶▶▶
去年8月底,陕西省千阳县张家塬镇的王某怀揣着大学入学通知书,搭乘大巴准备在西安转车去外省的大学报到。途中,同车的一名年轻男子拿出一双筷子和一根细绳,要给乘客表演魔术,意在调节气氛。在迎来一片掌声后,这名男子鼓动乘客参与他表演的有奖魔术,声称只要能猜中细绳最终套在哪根筷子上,就有100元的奖励。男子用“慢动作”多次演示魔术,看似简单又来钱快的魔术一下子引来几名乘客“互动”,果然皆大欢喜地赢得了“奖金”。这情形顿时吸引了不少乘客,参与者越来越多。
但后来者的运气却没有那么好,没一个人猜中,表演魔术的男子顷刻间就收入了数千元。就在王某庆幸自己没参与时,突然有一名年长的乘客从座位上站起来,气愤地指责表演魔术的男子使诈。长者当场演示魔术,让乘客对骗术一目了然。
同样在赢得掌声后,长者要男子把骗来的钱如数返还给车内的乘客。条件就是他表演同样的魔术,让乘客参与,谁参与就返还给谁,而且谁拿出多少钱参与,就用同等数目的钱返还。王某拿出3000元钱下注,第一个上前“捧场”。让王某没想到的是,刚刚还自认为很简单的魔术,却猜得阴差阳错。在被骗3000元钱后,试图扳回的王某拿出仅剩的3000元学费一搏,结果仍然没能如愿。
当车行至一个乡镇时,长者和最初表演魔术的男子以及“赢钱”的几名“乘客”不约而同地借故下车。王某和乘客恍然大悟。尽管案件破获,钱已追回,但王某却为自己当初的举动后悔不已。
     案件分析 ▶▶▶
骗子抓住了人们贪占便宜的想法,以及对“正能量”的信任和期待的心理。随着公安机关对多发和新发骗术的不断打击和解密,群众有了或多或少的防备心理。王某之所以受骗上当,就是因为那位貌似大义的长者。在众多乘客鼓掌向长者表达敬意的那一刻,王某的心理防线被彻底摧毁,坠入骗子用所谓“正能量”编织的圈套。
     民警支招 ▶▶▶
     陕西省千阳县公安局民警李茂荣:
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。大学新生与社会接触相对较少,缺乏对事物的分析判断,常常成为受害的重要群体。在这里,我们要提醒大学新生,不管何时何地,时刻记住“贪念起,祸必至”。
不要“饥不择食”。对很多大学新生而言,减轻家中亲人的负担,成为他们心中的一个“结”。尤其是那些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新生,这种愿望就更加迫切。越是有这种孝心,就越要注意,有看似优厚的收入渠道摆在面前时,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,不能饥不择食一概应之。
不要被假象迷惑。通过对已发诈骗类案件的分析判断可以看出,有很多骗子正是打着与人们“共鸣”的幌子骗取人们的信任,大肆实施违法犯罪。大学新生是积极参与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生力军。在满怀激情投身其中的同时,千万要注意做到由表及里,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,否则就会给骗子留下可乘之机。

关闭

Copyright ©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保卫处 版权所有地址: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米山路 30 号
邮政编码:255300 联系电话:0533-6811507